沒有靈魂的軀體—清大學生自治 [創刊號]

沒有靈魂的軀體—清大學生自治



洪靖(清大學生會 副會長)



清大的同學們,每當不滿兩校合併案、不滿住宿組、不滿學校的種種問題時,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我們學生的聲音總是被忽略掉?難道這又是一個無法改變、令人無奈的事實?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四個字:「學生自治」。學生是學校裡佔最大部份的群體,也是學校存在的目的,如果一間學校只有做研究的教授而沒有學生,那個地方是中研院,不是學校!清華大學是國立大學,是一間學校,所以我們學生應該有權參與學校的政策制定、要求學校給予我們該有的權利!學生不應該是學校的附屬產品,更不應該是位階低於學校行政單位與教授們的一群人!學生自治就是要創造一個來自於全體的學生的團體意識,學校運作的方向應該由這個意識來決定,而不是由少數的權力來主導。學生自治的團體意識必須高於任何的權力。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每當宿舍發生了停水問題、學校的行政人員態度不佳、機車找不到停車位還被無理的拖吊,這些問題發生的時候,受害者總是會在BBS上抱怨,要求學校改善。但是,得到的回應是什麼?大概不出以下幾種:(1)馬上改進—謝天謝地,這種情形彌足珍貴。(2)不聞不問—過兩天就沒事了。(3)踢皮球—「這不是我們這個單位負責的喔!」(4)慢慢處理—大致而言,這種情形居多。為什麼這樣的事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因為對於校方來講,BBS上的一篇一篇文章他們很少去注意,就算注意到了,這些受害者也永遠都是個體戶!個體戶代表的是個案,代表的是一、兩個人的問題,而不是大部份同學的問題!這就是校方的邏輯。如果今天我們能夠團結起來,共同把問題突顯出來,讓校方知道很多的同學有著學生自治的團體意識,難道我們的聲音還會被忽視?



的確,振振有辭,這道理任誰都明白。然而,有多少人知道清大學生會的存在?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組織的作用為何?清大學生常常錯把學生會當作是一個辦活動的社團來看待,以為可以不必參與,只需要關心自身的利益即可。然而,在這樣的錯誤思維之下,學生會的成員即使再怎麼願意為同學做事、為同學爭取利益,也都只是枉然!舉例來說,去年年末時nthu板上出現了有關校犬問題的爭議,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無法解決,因此學生會便舉辦「校園事務務座談會」,邀請三長(學務、教務、總務)出席,當場回答有關同學提出的問題、質詢、要求,學生會希望能夠藉由這個活動,讓同學直接向校方反應問題,然而,當天出席的同學人數竟然不到20人!更令人訝異的是,校犬問題完全沒有人提及!  在清大,這個被外界視為「知識份子」群聚的地方,學生自治已經成了一個形式徒具、精神不存的笑話!在台灣教育下,權威式的階層觀念已經箝制了學生們的思考,而身為學生的我們卻總是自願放棄自治的權利!我們早已忘記,每個人都受到大環境的掌控,而解決大環境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生自治團體的力量!



去年龍應台女士來清大演講時,特別提及了現在的大學生應該具有「國際觀」,希望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能夠更為的關心自己週遭的事物、關心社會、關心國家、乃至於關心全球。還記得,擠滿大禮堂的清大學生,許多人點頭稱是、許多人勤做筆記,演講尾聲時的掌聲猶然在耳。演講結束了,大禮堂的燈關了,什麼「關心週遭的事物」也都忘了。大部份的人回到原來的生活,在乎的,依舊只有自己的利益;挺身而出的,仍然只有出現在nthu板上的嘴砲文。當年那個引領學運風潮、具有知識份子批判性的清華大學已不復見。



如前所述,學生會與學生們的關係應該是緊密的,而不是對立的,學生會在地位上不高於任何一個學生,更不能一個代替學校來管理學生。然而,同學們常常沒有透過適當的管道來進行批評、要求改善,這樣的做法削弱了團體意識的力量,最終反而造成了自己的損失。當同學們對於學校種種作為不滿時,總是在BBS上批評學生會沒有盡責為學生爭取福利,然而加入自治組織來代表學生跟校方爭取權益的人卻是少的可憐。在分化學生自己力量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想想,從中獲利的人又是誰?



在清大,目前學生會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清大學生的冷漠態度。學生會的力量來自於學生,和學校進行溝通談判的籌碼在於強大的民意背景。如果同學們對公共事務能夠更關心,甚至加入學生自治組織,造就一個民意背景雄厚的學生自治團隊,我們將會更有力量和理由去向校方要求改進、帶領學校的方向!也只有當同學們真正瞭解了「學生自治」並願意付諸行動以後,清華的校園內才會有「真正」的學生自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