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民的聲音應該被聽見


市井小民的聲音應該被聽見



◎洪靖



各大報紙都有論壇類型的版面,讓民眾可以有自由發言的機會,然而這幾個月看下來,市場傳統主流的幾間大報紙,刊登出來的都是哪些人的文章?立法委員、國策顧問、大學教授、公司總經理、律師...不外乎都是社會與經濟地位較高的一群人,日前甚至出現同一篇律師所寫的文章出現在兩份不同的報紙;試問,勞工、農民、學生...的聲音在哪裡?為什麼獨見「社經地位高者」的長篇大論,而不見市井小民的心聲?

                                                                               

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在社會上的發言已經能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立法委員、國策顧問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國家的政治運作,論壇的作用只是錦上添花罷了;反倒是學生、農工商這些一般民眾,他們的聲音往往被箝制在社會底層,如果他們的聲音無法浮上社會檯面,國家、政府哪裡會知道人民真正的需要?更何況,社會經濟地位高者的論述,大都是政治議題,這和一般民眾真的如此切身相關嗎?一般民眾在意的是生活是否溫飽、小孩子的教育是否良好,教育、民生等問題才是市井小民真正關切面向,然而在表達意見的版面裡,這樣的論述又有多少?

                                                                               

難道,市井小民的文章與論述比較言之無理嗎?筆者並不認為。現在網路與媒體資訊發達,知識與資訊的擴張是水平式而非垂直式的,以往高學歷、高所得就代表高知識水準的垂直分布已經打破,在這個時代,老師不一定懂得比學生多,政府官員懂得不一定比農民多;假如還是以作者的學歷高低、社經地位高低來衡量一篇文章的價值,這是有失偏頗的。

                                                                               

再者,論壇的版面是應該再加大的。報紙深入社會的每個階層,幾乎人人都看報紙,民眾有大半的資訊與價值觀來自於報紙的報導與評論,因此報紙所提供的「對話平台」顯得格外的重要,然而目前報紙論壇類型的版面大都只有一版,平均每天刊登的文章數約在六、七篇,一般「社經地位高者」的文章佔了約五篇,剩下的「民聲」就只有寥寥可數的一、兩篇了。如果文章這麼多,有這麼多來自不同階層的聲音,何不把版面再加大?如果加頁會增加成本,何不把社會新聞、影視娛樂這類報導各挪出半個版面,讓每個人的論述都有被重視與被注意的機會?

                                                                               

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地位兩極化的時代,報紙必須站在「公義」的立場,捍衛起每個人發言與論述的權利,除了社經地位高者的文章外,更應該增加刊登一般民眾的論述,扮演起市井小民擴音機,放大這些不易被聽見的聲音,讓各個階層的需求、意見、理念能夠傳達到台灣的每一個角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