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一個台客論述 — 清大人,你台不台? [第三期]

又來一個台客論述 — 清大人,你台不台?



◎洪靖



清華大學是台灣藍白拖鞋的重鎮,很多人在學校裡面穿著藍白拖到處跑。

夾子「轉吧!七彩霓虹燈」是營隊的最愛,而恆春兮的「工商服務」可能已經聽到會背了。

在宵夜街吃魯味、臭豆腐、蚵仔麵線還要排隊,因為你同學比你先來啦。



用一般人的眼光來看,清大人台不台?

當然台。

等等,別急著反駁,也許你願意聽聽另一個角度的台客論述。



不穿藍白拖改穿BIRKENSTOCK(勃肯)也可以很台,穿著GUCCI的西裝照樣能在路邊吃大腸包小腸。外在的表象不是台客文化的重心,台客精神才是。台客精神就是「俗」(發音:聳)。一聽到「俗」,大家的直覺聯想就是低下、鄙俗,卻忽略了「俗」可能是通俗、淳樸、貼近社會大眾。台客精神在於融入市井小民,與普羅大眾站在一起。它不要達官顯貴,不要高高在上。



所以你可能會說:台客文化就是「反精英」。不,我不認為。台客精神要反的不是精英,而是精英迷思。羅蘭.巴特曾說:「所謂『迷思』是有其階級基礎的。其意義是由社會中的『強勢者』為其自身利益所建構,但卻能被從屬階級所接受—即使違背了他們的利益。因為這些意義已經被自然化與合理化。」



在台灣,這些「強勢者」大都是學者、政客,還有明星。台灣社會的升學主義放大了「學歷」的重要性,以致於民眾很容易把學者視為權威,即便某些學者在不是他的專業領域中大放厥詞,民眾仍然視之為指標。同樣地,媒體以「人」為主體的報導方式,不但造就了演藝明星,也造就了只會表演的政客。他們的言行被社會追逐與議論,掀起社會的對立與紛爭。民眾之所以輕易相信這些強勢者,是因為民眾沒有邏輯分析的能力,也沒有足夠的知識去做判斷。



在民主時代,人民的判斷能力變得很重要,而知識份子是其中的關鍵。知識份子除了不能有「精英迷思」之外,還必須抱著「俗」的精神,「化繁為簡」,把不易理解的知識轉化成簡單易懂的語言傳達給社會大眾。民眾不懂民主法治的真意,學法律的、學政治的人要教導他們;民眾輕易相信減肥廣告,學醫學、學生化的人要導正他們;民眾不明白國家經濟的問題,學經濟、學社會學的人要告訴他們。社會大眾越是理解他接收的資訊,就越能理性分析與看待它們,也越不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與行為。



台灣社會若要進步,知識份子不能夠用冷漠的態度面對社會,置身事外。唯有知識份子擁有上述的「台客精神」,主動去參與社會、關懷社會,用「俗」的語言和大眾溝通,我們的社會才有改善的可能。



所以,你覺得穿著藍白拖鞋的清大人台不台?



不台,我覺得一點都不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