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讀大學? 窮人唸不起!
◎洪靖
近幾年各大學的學費不斷上漲,學費負擔對於學子與家庭來說似乎越來越重,有人說「念大學是一種投資,事先做好財務規劃是應該的」,這點我十分同意,但是如果這樣的投資變成了有錢人才玩的起遊戲,未免有失教育的意義。
台灣的大學密度極高,幾乎人人都可以進大學唸書,為什麼大家還是這麼用功努力?因為國立大學除了有較好的教育資源之外,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是「學費比較便宜」,因此考進國立大學成為普遍高中生的目標,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產生的現象是:能夠進入國立大學就讀的大都是功課比較好的學生。
在台灣,不可諱言的,功課比較好的學生大都有上補習班,而我們都知道上補習班的花費是很貴的,能夠把小孩送到補習班加強課業的大都是社會經濟地位比較高的家庭。我曾經調查過我週遭的朋友和同學,他們大都來自於雙薪家庭,家長的社會與經濟地位都不低,至少在一般社會的價值判斷裡,都不至於會把他們劃進貧窮家庭的範圍內。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有錢人家的小孩能夠得到較多的教育資源,容易成為成績較好的一群人,再進入國立大學繳交較低的學費;而來自貧窮家庭的小孩,他們沒有錢補習,更沒有錢請家教,除非他們很刻苦用功,否則要上國立大學機會相對而言是很低的,在考不上國立大學的情況下,私立大學的高學費對於他們而言又是無法負擔的數目,因此讀大學的心願只好作罷,這群孩子於焉成為台灣教育制度下一群流離失所的犧牲者。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有錢人進入國立大學,藉由較高的知識水平與學歷而獲得較好的工作機會與社經地位,而他的孩子又能夠獲得較多的教育資源,讀較好的學校;相反地,貧窮的家庭只能陷入教育資源短缺的泥沼,除非花費很大很大的力氣,否則很難爬的出來。如此代代延續,「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惡性循環將會把台灣推向貧富懸殊的兩極化社會,而總統出身三級貧戶的故事將會成為歷史中的神話。
這個問題很顯然並非短期之內可以解決,政府必須擬定一套長遠的規劃,諸如設立非精英取向的國立大學、教育資源的重整、政策法規的重修重制...等,循序漸進地將這種有違公義的情況改善過來。然而,目前當務之急的解決策略是放寬就學貸款的申請限制,以及延長償還貸款的年限,另外,適度的舒緩各大學的經費壓力,並要求學校開源節流,盡可能使學費維持穩定不再上漲,讓這群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能夠不必面對過於沉重的經濟負擔,並且有更多進入大學讀書的機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