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的肖像背後 [東森新聞報 / 941031]










切‧格瓦拉的肖像背後

2005/10/31 00:13


















(●作者洪靖,男,嘉義人,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學生。)



洪靖



因為今年109日是切格瓦拉(Che Guevara)逝世38周年紀念日,而且最近又剛好遇到楊儒門這個「偏左派」的白米炸彈事件,所以這陣子切格瓦拉的名字時常見於報章雜誌。



有不少描寫切
格瓦拉生平事蹟的書,其中有一本以照片、肖像為主,叫做《切格瓦拉畫傳》(註一)。這本書內文簡潔流暢,並非大部頭的著作,能夠讓人很容易掌握並且瞭解切格瓦拉這個人。但必須注意的是,這本書原版由中國大陸所出版,雖然中國大陸已經開放好幾年了,學術上的頂尖成就甚至超過台灣,然而極權(集權)統治所使用的「空泛言語」還是存在於寫作與對話之中,所以在文中仍然有不少「歌功頌德式」描述(註二),我想這是在閱讀此書時必須謹慎且持平看待的地方。



從書中可知,切
格瓦拉最讓人佩服的地方,莫過於他對理想的堅持。正如他所說:「革命者從來不會辭職」,他的確是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他大學念的是醫學,卻在他跑遍中南美洲(註三),看遍大量貧窮人的悲慘之後,他毅然放棄作為一個職業醫生,決定投入革命。



革命成功之後,「很多昔日的游擊隊員,包括卡斯楚本人,都已經搬到了哈瓦那的希爾頓酒店,可是他卻堅持住在卡瓦那亞堡陰冷潮濕的房間裡」,這對於現在的政治人物簡直是不可能的神話。執政黨上了台,就換了嘴臉;三級貧戶出身的孩子當上總統,就換了腦袋。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營造出來權利與金錢欲望已經越來越極端,也讓很多人捨不得放手而迷失其中。



格瓦拉的堅持也體現於他的態度。在西裝筆挺的聯合國大會上,他依然身穿一襲與平日無異的軍裝,用「非官腔」的、熱情的辭彙講述他的理想;在古巴國內的會議中,他甚至坐上了桌子,用嚴肅的輕鬆的語氣和大眾對談。相較於裝模作樣、實際上卻自私自利的公眾人物,切格瓦拉顯然可愛,也樸實的多了。



格瓦拉最後死玻利維亞,原因是他一想要幫助整個中南美洲國家都脫離美國的剝削,所以捨棄了古巴的官位不要,又跑去打游擊戰。後來很多人把他死時的照片與「基督蒙難圖」相對照,並開始傳說的他的完美與神聖。然而我認為這樣並不妥,而且,也違反了切格瓦拉說的「自己只是一個平民、一個凡人」。



南方朔在導讀中說切
格瓦拉「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這個悲傷的命運」,然而我認為悲傷的不是他的死去,而是他變成了「神話」、「商品」。我們看到:APEX-Large(註四)印製著他的肖像的短T,利用限量的方式引起搶購;搖滾歌手採用他的形象出唱片、開演唱會,然後大賺一筆錢。



我相信,切
格瓦拉一開始的形象是有意義的,他代表的是熱情與浪漫,還有不低頭的熱誠,然而在其形象陷入資本主義的架構中之後,他那張著名的肖像被轉化成一個圖騰、一個標誌,不斷的被翻印,不斷的轉賣。



格瓦拉的一生極力與過度的金錢劃清界線,沒想到死後卻淪為賺錢用的圖像,被資本主義吸收、利用、再生產。我想,這才是切格瓦拉真正悲哀的地方。



註一:《切
格瓦拉畫傳》,師永剛、詹涓,聯經出版社,2005

註二:例如在介紹Che Guevara的孩童與青年期時,有一張圖片敘述「格瓦拉是位滑雪好手。從山上如鷹般躍下,如同他本人留給世界的姿勢—銳利,令人無法迴避。」

註三:「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這本旅行日記就是在這趟旅程中誕生的。

註四:APEX-Large皆為街頭服飾品牌。



(
●作者洪靖,男,嘉義人,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學生。




留言

zendo表示…
[[切‧格瓦拉的一生極力與過度的金錢

劃清界線,沒想到死後卻淪為賺錢用的圖

像,被資本主義吸收、利用、再生產。我

想,這才是切‧格瓦拉真正悲哀的地

方]---->小弟的補充看法是 CHE的偉大

是對理想的堅持 被商業化利用是商人的

事 與CHE無關 悲哀的人性 而不是

CHE!